JKF 捷克論壇

搜尋
terrybear6268
版主 | 2020-5-18 08:02:46

2020-05-18 07:00 聯合新聞網 / Ramos

黃恩賜4場先發拿下2勝0敗戰績,但每場都挨1轟且責失都是3分,讓他的投球還是相當辛苦。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周聯盟和各球團終於開始正視比賽時間過長、「投低打高」的問題,聯盟也提出初步解決之道,希望加快節奏,讓比賽品質更好,吸引更多球迷入場,這都是好事,值得鼓勵。

今年中職平均每場比賽時間超過3小時40分,比韓職多打半小時,平均每場比賽轟2.6支全壘打,洋投防禦率長期在6左右,打擊率破3成,場均得分高達14分,各項投打數據都比打擊最瘋狂的2016年還失控,每戰投手換了又換,投球數暴增,要縮短比賽時間、加快節奏談何容易。

球評、球界人士和球迷一直呼籲中職,要改善上述問題,唯有降低比賽用球彈性係數和放寬好球帶才行,這兩點球團和聯盟都須審慎評估,不是馬上就能做決定的事,每年開打前球的係數高或低,也不是聯盟說了算,必須球團同意才行,當然,包括好球帶也是如此。

兩者相較,好球帶的解決方案較容易,只要聯盟和球團有共識做出決議即可,立即就可執行。2017年韓職為了解決「投低打高」的問題,開季前就決定要適度放寬好球帶,果然就讓打者沒那麼瘋狂,投手進步了。

統一獅洋投費爾本在上周五對中信兄弟投出來台代表作,6局投球只有1分非自責分,加上對手米蘭達7局也只失2分,最後獅以2:1打敗兄弟,兩隊總得分3分是本季僅僅第2度出現的「超低比數」。 中華職棒聯盟提供

比賽用球的問題比較難克服,因為已經下訂一大批球,總計數萬顆,供一、二軍比賽使用,如果要換成低彈性係數用球,已做好的球該怎麼辦?是否會影響投手和打者成績?這是聯盟和各球團所顧慮的事情。

可是,過去中職並非沒有季中換球的例子,2010年上半季採「美津濃MB210」,結果球彈性太差還會變形,係數僅0.542,超難轟全壘打,引發軒然大波;下半季隨即改成彈性較好但價格較高的「美津濃M150」,係數提高到0.551,果然球一換「打者集體進步了」。

還有一例是1992年,原本用球採「美津濃500」,到了8月不知何故改成彈性較好的「Sun-up SU-101 」,結果「投手集體退步了」,全壘打滿天飛,「Sun-up SU-101 」一戰成名,相信老球迷記憶猶新。

比賽用球彈性可以影響投打成績,這是無庸置疑的事,或許今年中職有無法換球的難處,至少適度放寬好球帶,稍微平衡投打天秤,不要過度傾斜,絕對是可行的方式。

中職目前的好球帶爭議還不少,放寬好球帶對於投手和主審來說都可減輕壓力,甚至還有機會縮短漫長的比賽時間。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投低打高」影響層面深且廣,如果投手頻被打爆,打者好風光,輕輕一揮就全壘打,那麼,在基層打球的小朋友,只想往打者發展,沒人想練投,好的人才都「棄投從打」,未來台灣缺乏好投手的困境只會愈來愈顯著。

再者,中職目前不是沒有資質很好的先發本土投手,但處在對投手非常不友善的環境,很難養成獨當一面的王牌,好比說江國豪、陳仕朋、黃恩賜、江辰晏,他們都是優質投手,但防禦率全破5.50,數據不好看,投久了一直被打爆,自信心也沒了。

黃恩賜上周飆速156公里,表現令人驚艷,未來絕對夠格能扛黃衫軍王牌,不過如果他長期身處防禦率超過6的瘋狂打擊聯盟,前景不容樂觀。

也難為這些本土投手了,因為洋投比他們更慘,尼寇力防禦率6.48、索沙防禦率6.83、羅傑斯防禦率7.79,成績比土投還糟糕,是打者太厲害?還是這些洋投太爛?

悍將先發投手索沙原本被認為是中職史上最強洋將之一,但他近2戰7.2局投球被打21支安打失15分,本季防禦率竟然暴衝到6.83。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要強調的是,唯有在友善的環境,包括合理的好球帶、用球係數接軌日、韓職,先發本土投手才有真正投出與自身實力相符的成績,也才能循序漸進養成大投手,否則他們就像免洗筷一般,被打爆、信心全失了,再換一批土投挨轟,對國內棒球長期發展絕非好事。

球的彈性係數偏高,打者輕輕一揮就開轟或到全壘打牆邊,導致外野手守得超深、內野手守到外野草皮前緣,有仔細觀察比賽內容的球迷可以發現,2016和2020年球季,常出現球強勁到內野手根本來不及反應,完全沒守備機會,或是平凡飛球掉在外野手面前,平凡滾地球內野手來不及處理,就是因為球太會飛、太強勁造成守備佈陣完全改變,所以安打產量才那麼多,不見得是打者的真功夫。

超級打者聯盟影響深遠,各隊火力最大化,會讓「陳江和類型」的球員幾乎沒有出賽空間,這類頭腦和守備極佳、執行戰術能力很好但攻擊稍遜的選手,即使有再好的比賽閱讀能力、再會玩球也沒用,因為打者只要會打就好,不用短打、打速度戰、也毋須鬥智,失去許多棒球純粹元素。

而且,只要你能打,教練一定會硬擠出守備位置出來,好比說蔣智賢移防右外野,守備慘不忍睹,一壘為主的范國宸,守三壘失誤連連,不太適合守遊擊的陳傑憲,守到崩潰才去外野,林智平很能打就跑去守遊擊,林安可即使守備普通,因為太會轟就守右外野,高國麟過去幾年還移防根本不擅長的遊擊防區。今年中職失誤連連的場面屢見不鮮,平均每場比賽出現2次失誤,比這幾年日、韓職場均多1次失誤。

球很好打也會改變打者的揮擊型態,這幾年普遍往天上打,缺乏策略性攻擊,什麼狀況該做什麼樣的揮擊,該助攻、推打、收打,觀念逐漸淡薄,平常練球觸擊、守備訓練量不如往年,反正球很會飛,好球帶窄,鎖定紅中全力揮擊就是了,如果是在國際賽打低彈性係數用球,好球帶又大,相當吃虧。

去年世界棒球12強賽就是如此,12強賽用球彈性超差,加上國際賽好球帶大,以中職球員為主體的打線,團隊打擊率僅0.207、上壘率0.272、長打率0.279,數據慘淡,大部分狀況打者都是強力進攻,較少策略性攻擊,這是在國內職棒長期養成的習慣,短期內很難改過來。

全壘打滿天飛,打擊大混戰並不會讓比賽變得精采,長久下來也不會提升球迷進場意願,比賽時間太長、品質下滑反而會嚇跑球迷,聯盟和球團並需嚴肅看待問題,妥善處理才是。

https://udn.com/news/story/7001/457041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eric955168 + 10 感謝大大分享
comsci + 12 + 12 樓主太有才啦!

總評分: 名聲 + 2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