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rxblack
王子 | 2024-5-14 01:20:49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13日電)中國國安部今天發文稱,有外國教授在境外非政府組織支持下,藉「項目合作」名義,非法採集、竊取中國重要自然保護區的地理、生物等敏感數據,為「國家安全帶來風險隱患」。

中國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持續發文要求全民警惕各種疑似間諜行為,今天的文章稱「保護生態資源數據安全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

文章說,有自稱某國教授的境外人員在本地人的帶領下,在中國的國家級濕地保護區、林場等地,安裝了多個用於「考察生態環境」的儀器設備,建立多處小型觀測試驗場,「非法大量採集了中國重要自然保護區地理、氣象、生物等敏感數據」。

這名教授對其以學術合作為掩護,蒐集、竊取中國非傳統領域安全數據的事實供認不諱。國家安全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對這名教授等涉案人員進行處理。

文章又指,有外國大學在境外非政府組織(NGO)支持下,與中國西南地區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管理單位開展自然生態領域科研「項目合作」,並採取利益拉攏、色情引誘等方式拉中方人員下水。

國安機關稱,此NGO背景複雜,「此次實為某西方大國以開展項目合作為掩護」,在未經中國任何部門批準的情況下,非法蒐集、竊取自然保護區核心敏感數據資源,「對中國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危害」。

這篇文章也對內檢討,指個別生態環境領域企事業單位,在收集、存儲、處理本地生態環境相關數據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失洩密風險隱患;個別生態環境資訊系統存在後門漏洞,「成為境外敵對勢力竊取中國敏感涉密數據的重要攻擊目標」。

國安部說,重要自然保護區的地理、氣象、生物等基礎數據,是中國獨有的寶貴數據資源,與中國「生態安全、生物安全、數據安全」等密切相關,未經審批非法採集和跨境傳輸上述敏感數據的行為,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編輯:曹宇帆)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