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王室 | 2024-1-15 10:04:52

211.jpg

清朝慈禧太后死後被葬於「定東陵」,她的地宮極致奢華,因此成為盜墓者的目標,慘遭民國初年軍閥孫殿英洗劫,不過據傳開棺時,慈禧太后的屍體未腐爛,距離下葬時間已過20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而防腐原因主要和地宮環境、棺槨木材等有關。

慈禧太后的陵墓位於鹹豐帝定陵之東,與慈安太后陵寢統稱為「定東陵」,1928年軍閥孫殿英找到曾參與地宮建設的石匠,逼問出陵墓入口位置,順利進入地宮,劈開慈禧棺槨後,發現她的屍體並未腐爛,皮膚摸起來似乎還有彈性,遺體距離下葬時間已過20年,照理來說應該化成白骨。

第一是受「地宮環境」影響,內部設置兩條排水用的「龍鬚溝」及6個排水口,兩者連接在一起,達到防水、防潮的作用,使地宮長年處於攝氏8至11度的恆溫狀態,延緩屍體腐爛的過程,第二則與「死因」有關,根據宮廷檔案記載,慈禧死於痢疾,過世前14天腹瀉狀況嚴重,體內水分與食物幾乎排光,降低細菌孳生。

第三是「棺槨木材」,慈禧的棺木使用金絲楠木製作,有防腐防蟲的效果,使得她的屍體得以保存。當時匪兵將屍體拖出後扔在角落,東陵盜案隔1個月,溥儀才知曉,組織前清朝人員到場調查,重新安置慈禧的屍體,直到80年代,清東陵管委會人員再次打開棺槨,發現屍體已變乾屍,經過重新整理與防腐再次安葬。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crocodile01 + 30

總評分: 名聲 + 4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