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0935978928
威爾斯親王 | 2017-7-30 19:14:58

剝指甲的行為經常被視為是一種不良的習慣,或是「有礙觀瞻」的外觀問題。然而,當幼兒出現這行為時,的確需要大人的關注與關心,因為此行為反映出不同成因及程度的焦慮情緒,以及焦慮以外的其他因素,因而給予協助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內心聲音(一):我好無聊
在缺乏外在刺激或缺乏變化性的刺激下,幼兒是容易感到無聊的,所以自然就會從自身的身體尋找刺激,剝指甲是方式之一。
如果是以上的情況,孩子內心要傳達的就是:「我好無聊!」因此,當孩子出現剝指甲時,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去做一些動動手的活動,例如:拼圖、丟球、畫畫等。這不僅能轉移注意力,也同時解決了孩子無聊的問題。
內心聲音(二):我要冷靜
剝指甲經常是孩子用來解除內心壓力及焦慮的方式。尤其當孩子初探這世界時,任何新的事物、環境的變遷都可能引起孩子的不安,例如:新保母、新的幼兒園、學習新事物、觀賞影片都是常見的因素。此外,無論在家中或幼兒園,若有壓力事件發生,如:爸媽激烈爭吵、弟妹出生等,都可能引起孩子的不安。剝指甲是其用以自我安定的方式,是解除其小小壓力過程中的方法,隨著逐漸適應或壓力解除後,剝指甲的行為也煙消雲散,父母毋須過於擔心。
然而,在這過程中,父母可以從旁觀察或和其他家人、老師、保母收集資料和討論,以更明確了解孩子的壓力源為何,並從旁針對壓力事件給予協助或鼓勵。更進一步的則是針對剝指甲的行為,給與替代的物品,讓他能拿在手上揉捏,例如:一顆軟球,並讓其周邊的大人知道此替代性方法,以便給予一致性的提醒。父母也莫忘幫孩子定期「修指甲」,利用剪指甲時和孩子談心,同時可鼓勵孩子要讓自己的指頭變得更漂亮。

內心聲音(三):我無法控制我的焦慮
當孩子的剝指甲嚴重到指頭受傷流血,其他的焦慮行為也同步發生,如:拔眉毛、拔頭髮、抓傷身體、摳傷口等自我傷害的行為,這表示他已被焦慮所淹沒,內在的壓力已經超出他所能承受的,或調節不來這滿載的情緒。這是較嚴重的焦慮問題,父母此時必須提高警覺,及早尋求心理專業的協助。
無論以上何者,千萬勿以嚴厲指責的方式處理,因如此一來,將增加孩子的壓力,導致孩子自責,會使剝指甲的行為習慣更難戒除。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靜~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