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446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cp7619
威爾斯親王 | 2017-8-21 15:22:31


孩子愛生氣 管教應對症下藥



孩子總是愛鬧情緒令人頭痛,台安醫院小兒心智科醫師許正典表示,當孩子出現負面行為時,家長應先了解自己是否也有負面行為使孩子模仿學習、並將自己的情緒抽離、不要急著打罵小朋友,試著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再對症下藥做創意的處罰,多半能夠教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負面行為。


報導╱周佩儀 攝影╱黃天佑

正典醫師表示,小朋友2~3歲會說話時,就有認知發展,3歲就會開始模仿周遭大人的行為,所以大部分孩子表達負面情緒的行為,都是模仿大人而來。

如果家長本身面對不如意的事,例如孩子不符合期待、不遵從指令,就動輒打罵,孩子自然學會一有不順心的事,只要生氣、鬧脾氣,就能逼對方乖乖就範,因此大人面對孩子的負面行為時,應先檢視自己情緒表達或管教方式是不是過於負面,讓孩子有樣學樣。

想教導孩子學會控制負面行為,家長一定要先冷靜下來,並先分析為何孩子會有這些行為,許正典醫師解釋,因為痛苦、挫折、憤怒、難過、困惑這些複雜情緒,孩子還無法清楚地用言語表達,便用行為來告知大人,所以家長應去分析孩子鬧脾氣的背後原因,像有些小朋友屢次向大人反應、要求某些事,卻遲遲得不到回應,便感到挫折難過,才用鬧脾氣、不配合的方式來吸引大人注意。








有好行為 立即鼓勵
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後,家長要對症下藥做創意的處罰,許正典醫師解釋,處罰的目的在「處理」,並不在「責罰」,如果只對負面行為做打罵,只會愈來愈沒有效果,所以必須換個方式,讓孩子學會轉換負面情緒,像孩子很愛頂嘴,家長就可說:「媽媽看你很會說話,那你去打電話給OO,幫我傳個話好了」。

此外,許正典醫師建議,如果孩子偶爾有好情緒或好行為出現時,要即時給予鼓勵,因為孩子的正向行為愈多,發生負面行為的機率就會下降,如果家中環境是家人每天都很開心對待彼此,孩子的負面情緒自然就會減少。











▲孩子面對複雜情緒,無法明確用口語表達,所以常透過行為宣洩。


▲小孩如果持續鬧脾氣,家長也可暫時不予理會,讓孩子自己平息情緒。


▲多鼓勵讓孩子的正向行為愈多,就會減少負面行為發生。



家長應抽離情緒
每當孩子愛鬧脾氣、有負面行為時,家長除了先了解孩子是不是透過模仿自身表現而有這些行為外,面對孩子時,也要先將自己的情緒抽離,若因為太生氣打罵孩子,可能會使孩子更受挫,讓他將情緒壓抑下來,引發下次更大的憤怒行為。


分析行為的原因
孩子的負面行為,是他在表達痛苦的一種方式,因此當孩子出現負面行為時,家長應去分析背後的動機是什麼,例如孩子表示他也很想乖乖聽話,但就是忍不住想搗蛋,這時家長就可帶孩子到兒童心智科,評估孩子是否有衝動控制的問題。


依原因對症下藥
知道孩子負面行為背後的動機後,可以靈活地運用創意的處罰,例如孩子一不開心就會搥打父母,把大人當沙包,家長可說:「我看你體力很好,很會打人,那你就去勞動服務一下吧!」不要在第一時間打罵孩子,換個方式管教孩子,更能使孩子學習如何轉化自己的負面情緒。


暫時將孩子隔離
如果孩子的負面行為還是控制不住的話,大人也不要硬是跟孩子槓上,可選擇先將孩子隔離,或不予理會,許正典醫師說,隔離並不是要將孩子關進廁所,而是要帶孩子離開他正在發脾氣的環境,讓他在新的環境學習轉換情緒,讓孩子這座正在噴發的活火山,慢慢冷卻下來。

【醫師說】
雖然上述方法可讓孩子學習如何控制負面情緒,但父母原本就不該過於期待孩子會像大人一樣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來說,生活的一切都還在學習中,父母不應太心急要孩子跟上大人的腳步。

引用來源:蘋果日報副刊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Bruce20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