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王室 | 2023-8-23 09:47:44

211.jpg

地球在燃燒,每到夏季,台灣潮濕氣候加上高溫,體感溫度飆升到難以忍受,全世界長期乾旱地方野火一年比一年更甚,科學家似乎已經預見極端情況將難以逆轉。當人類準備生活在一個極端天氣事件日益增多的炎熱世界時,這幾年愈來愈多科學家開始試想,人類有無可能移居地下以適應氣候變化。

歷史上,人類在地下生活數百萬年,但斷斷續續,可能只是為躲避戰爭或寒冬。土耳其卡帕多西亞地下城是很著名的世界遺產,冬天 0°C,夏天 30°C,但地下城溫度可保持 13°C,現在地下隧道居民用來保存水果和蔬菜。

現代紀錄,南澳洲的蛋白石開採小鎮有 60% 人口仍住在地下,好處是溫度很穩定,不需冷暖氣,南澳採礦小鎮夏天會熱到 50°C,冬天只有 2°C,但地下可保持 23°C 舒適溫度。最知名的地下城市在加拿大蒙特婁,長達 32 公里的地下城 RÉSO 串連地面辦公室、商店、餐廳和學校,人們不必暴露於嚴寒氣候。

《地下:我們腳下世界的人類歷史》作者表示,從生物學、生理學來說,人類不適合地下生活,但有時我們會撤退到地下,如沒有材料建造房屋,就可挖地下房屋,氣候極端人們夏天遁地避暑,冬天取暖,更是躲避敵人的安全場所。

但住在地下通常是逼不得已,人類沒有長居地下的歷史。研究發現,地下生活太久沒有陽光照射的人類睡眠時間可長達 30 小時,並承受嚴重的精神壓力。晝夜節律紊亂也會造成各種健康問題。此外,地下生活另一個風險是山洪暴發,氣候變化可能會形成更多颱風、強降雨等極端天氣事件。

但科學家認為,負面條件都能用科技解決,紫外線波長 LED 燈可取代陽光,室內農業技術也能模擬天然條件。研究認為俄羅斯邪教可長期地下生存,一定程度歸功於富含維生素 D 的食物。高緯度國家冬日日照少的季節,許多人也會用人造陽光舒緩負面情緒。或營造戶外自然環境,譬如南極洲科學家利用實驗室溫室打造綠色空間,也能模擬聲音和氣味刺激正面情緒。

透過一些設計,住在地下不代表不見天日,新加坡地下城計畫有寬闊豎井,將日光引入深處。紐約原本計劃建造世界第一座地下公園,也會引入自然光,可種植樹木和綠地。

但人類大量移居地下前,可能需有冒險家勇於實驗,如進入國際太空站的太空人,或至南極洲實驗基地長期蹲點的科學家一樣,極端環境專家需具備特質,如對新體驗持開放態度及改變現狀的慾望與動力。探險家可在極端環境建立生活模式,接著透過教育工作者傳播地下生活資訊,讓人們想像有天可以適應地下生活,願意採取新行為模式。

專家認為,只要優秀設計和大量心理支持,人類可以搬到地下,還有樂觀者預估至少 30 年內,會有更多地下工作環境、娛樂場所。專門研究地下心理學的心理學家表示,地下生活技術已存在,挑戰在說服人們搬家。如果技術與文化能支援太空生活,也可用於地球本身。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4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littleglin
王子 | 2023-8-24 00:00:42

看了文章後開始期待地下的舒適環境,還有住地下,不代表就要完全撇除地面上的一切活動,至少運動、日曬 可以在表面!

不過,以台灣的施工品質、房價。
我很怕問題不是出在,天然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是價格昂貴好幾倍,還有品質有問題!
畢竟連國家級的大型建築都可以一直出包,地面上的房屋都沒有用心去蓋到最好!
會有滲水、品質不良 等問題。
何況是不熟悉的新工程【地下建築】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王室 | 2023-8-24 07:54:49

littleglin 發表於 2023-8-24 00:00
看了文章後開始期待地下的舒適環境,還有住地下,不代表就要完全撇除地面上的一切活動,至少運動、日曬 可 ...

等到地球的氣候惡化到無法在地面上生活,那時候的科技肯定可以克服這些問題,建造地下的生活空間。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